ACCA考试绝对是一个辛苦的过程,这篇小文咱们来聊聊我当时是怎么通过ACCA考试的,也来聊聊我对童鞋们时间规划方面的建议,供童鞋们参考。
1)我是怎么考的ACCA,你又该怎么备考
ACCA的主体课程,是由我们学校老师讲的,当作一门知识讲,而不是为了通过一门考试讲。临近考试的时候,学校会邀请培训机构的老师进行3天18小时的“串讲”,串讲老师会更贴近考试本身,也会押题。我用这种方法通过了最开始的6门考试。了解到F7开始难度激增,我又调皮想着比学校的进度多考一门P6,于是我在2006年的暑假,参加了培训机构的暑期培训,提前开始学习。整体算下来,我自己额外花钱参加培训学校课程的有F7 F9 P6三门。完全自学连学校的课都翘掉的有P5 P1 P2 P3三门。
我在学习上的建议是这样的:
- 学ACCA跟考ACCA真的不是一回事。如果想认真学习知识本身,我建议配合中文书看。超级推荐《会计学 企业决策的基础》,作者之一是Jan R. Williams,财务会计分册和管理会计分册都不错。阿伦斯的《审计学 一种整合方法》,必读书目。
- 我考ACCA的年代跟今天比,资源匮乏,我没有渠道可以打探到哪个老师哪门课讲得好可以完全信赖他的讲义(那时候才有几个ACCA老师啊,讲的早的都是“名师”),于是我不得不去读BPP/ Kaplan出版的每门课程的书。十几年后的今天回头看,十几本500页起的全英文大部头连贯深入阅读的经历,是我自己的英语基础。不管多么谦虚的认为自己英语很渣,十几年后,这个基础还是在的。我清楚的记得2005年的寒假我开始认真读书的时候,F2的第一个A4页,我花了1个半小时,我的天啊怎么有那么多生词,好绝望。咬牙坚持一下发现,第2页1个小时,第3页半个小时,单词重复频率极高,差不多3天就进阶到了15分钟1个A4页。所以宝宝们啊,自己去读英文教材其实没那么恐怖的,不要怕啊不要怕。
- 碰到好的老师还是可以事半功倍的。可惜当年我碰到过的好老师,如今大多不讲课了。我建议多看评论,按课程挑选老师,不要盲目相信某个培训机构,毕竟每个培训机构都有负责任的好老师,也有浑水摸鱼为了挣钱的老师。
- 为了通过考试,要多做题,做历年真题是最有效的学习方法。每门课程的8年左右的真题,每道题我都至少做了3遍。不然通不过的呀。比如2007年12月忙于找工作,我每门课程只花了3天看了看串讲讲义,那么自然是fail的。ACCA不考偏门知识,明确的重点就是考试的重点,尤其是考官亲自写的文章上,考官认为的重点,那一定是要认真准备的。
- 我那时候没有免考,也没有机考,14门课程,一门一门考下来,感觉最吃力的是F7 F8 F9,过了这个阶段,到P1-3的时候,有种打通任督二脉的感觉,有勇气翘课全自学了。如果前面课程免试的比较多,请比我更加认真准备。
- 最吃力的课程是F8。我觉得可能是因为身为学生的我,根本没理解审计是什么。为了准备F8考试,BPP/Kaplan的书我都看了,市场上的培训讲义也都看了,但是最有用的还是阿伦斯的《审计学 一种整合方法》。自己做了现在回头看都觉得很牛逼的学习笔记哈,真题自然也是刷了5遍以上。
- 最难的课程是P6。考过P6以后觉得其他考试的题量俨然不算事儿。P6的知识点真的是太多了。这个难不是知识本身多难,而是学不过来记不住。
- 刷题要讲究方法。我都是逼自己先写,绞尽脑汁后,再看答案。这种方法看起来慢,但其实是事半功倍。童鞋们你信我呀,这种计算类的科目,你就算答案看的再明白,自己上手都虾米。一定要不看答案自己找题眼找入手点,自己先做,再对答案。刷到第三遍,还做错的地方,要拿明显颜色的笔标记出来,考试前要重点看的自己经常错的地方。
2) 大一、大二、大三,如何分配时间和精力呢?
大一我建议多参加学校活动接触学姐学长,多听讲座,多看杂志书报,总之多接触各种各样的行业、职业、人,想清楚自己人生的大方向:从政、从商、从事学术研究。大的方向确定了,再分析自己是否要读研。仕途和研究,都必须读研,而从商讲求实务经验,觅得一份好工作找到一个好起点更重要。如果选择从事商业,那么是否读研、在国内读还是出国读,要看自己的需要。而这种需要,更多的是在跟前辈的交流、在实习中感知的。我这些年见过很多“说好了毕业找工作但是实习越多越想读研”以及“说好了读研但是实习越多越觉得不需要读”的学生……这个选择只有最最了解你自己的你,去做决定。
大一就可以去参加下大四的招聘会,感受下企业招聘的要求。就业培训,也可以参加,先了解清楚3年后(注意不是4年,第4年开始就要找工作了)社会求职对你的要求,这样大学3年的规划会更切实际。
大学一共有3个暑假。大一的暑假很难找到实习,大二的暑假也不是那么容易,黄金暑假只有大三。但是倘若大三暑假没有拿到满意的实习,那么大四初的求职基本无望。这里一定要说明,找工作开始在大四开学的9月,好工作结束在大四开学的12月,再晚不过春节后的3、4月。找工作这件事不是大四7月毕业了才开始的,请记住!
所以,
- 大一的暑假大二的寒假,尝试下找实习,万一找到了呢。如果没找到,可以考虑参加有价值的培训。比如英语培训,比如锻炼沟通技巧、团队协作的培训。我大二的寒假是在美国度过的,走走转转,参加活动参加课程,对开拓视野有很大帮助。现在有很多夏令营、游学,不能一概而论说值得去或者一定不能去,要具体项目具体分析。如果能切实提高软技能,或者帮你开拓视野,经济能力又可以承受,那是不错的选择,肯定比你在家呆着刷夜玩儿游戏看电影有收获。但是一定不要逼迫爸妈报名,爸妈赚钱很辛苦的,这种锦上添花绝非必需品的东西,不要给爸妈太大经济压力。
- 对于毕业要直接找工作的同学,大二要好好学习好好考试,能考99就不考88,拉高G点。从大二暑假开始找实习,大三全年都主攻实习。如果你坚持不懈的关注并操作一年,结果不会差的。但是万一的万一,一直到大三暑假,都没有找到实习,其实我不太信这种现象,如果这种现象出现,肯定是你的方法有问题,比如找实习的渠道或者你的简历,这个关注公众号看我关于简历、面试的文章,不在这里讨论了。万一没有找到的情况真的发生了,那么应急性的参加就业培训,或许有帮助。锻炼沟通技能的workshop也可以考虑。无法真切的去企业里体会,就多听听过来人讲目标企业的真实情况,花钱买信息。
这里强调下workshop的锻炼:对外经贸这种每门课都要分小组讨论做汇报的学校不是特别多,如果你在大学课堂上小组讨论、presentation接触的不多,恐惧上台发言,那么没办法,真的只能花钱买服务了。你付费,让别人把一群学生凑在一起,在有导师指导的情况下,大家一起做案例讨论案例分析,把你在ACCA上学到的案例分析方法实际演练出来。这种学校无法提供土壤,要靠自己找渠道练习的workshop越早接触越好。
另外关于求职培训,我自己是在大二就付费参加了2场Hiall的付费培训,现在这个机构好像不做了。我记得一场是四大一场是快消。那是我第一次了解到小组讨论这种形式,当时现场找学生做了模拟群面,我旁观。我还记得题目是big4要不要买一座大楼冠名。旁观中能发现一些问题,指导的老师在小组讨论后也给了一些建议。这个经验对我特别有用。我在大四毕业的时候拿了四大中的3张offer,PwC的审计,EY的税务,德勤的咨询(不要学我投的如此分散)。在这之前,我只在去德意志银行实习的时候有过很简单的面试经历,从来没有参加过群面或者模拟群面。我在群面中的表现全靠大二那场培训记下的应对经验,以及在ACCA学习中积累的案例分析方法。所以我建议关于求职的培训,早一点接触。不然等到大三暑假再参加,可能发现再准备啥都来不及了。当然,如果到大三暑假还一片混沌,那也是值得参加的。
- 对于毕业要在国内考研的同学,考研在大四1月,如果觉得拼1年够的话,大二暑假+大三上+大三寒假,还是要努力实习的。
因为你读完研究生,还是要找工作啊。2年的研究生,找工作发生在研二开学,最应该被好好用来实习的是大四考研后,很多全职实习特别喜欢可以全职上班的考研学生。为了大四下学期能找到高质量的实习,大二+大三上,先有一个实习的布局,很重要。
- 在毕业求职和大四国内考研之间徘徊犹豫的同学,最难搞。希望大二暑假+大三上的实习能帮你做出选择。非要两个一起来——求职没成功就考研,我个人觉得,从时间损失成本上看,还不如尝试考研没成功再求职的策略。
- 对于毕业要出国的同学,一定要提前了解好目标国家目标学校的招生时间,要把自己刷英语考试成绩、写申请信的时间都计算好。实习跟出国读研这事儿,一点儿都不矛盾。
综上,大二暑假开始找实习,大三上学期以实习为主,是无论选哪条路都应该重视的。
咦,那考ACCA呢?
ACCA不是必须毕业前考完。从时间上算,大四开学9月开始找工作的时候,很难通过全部14门ACCA考试,通过11门、9门,没啥大差别。大二要尽全力考ACCA,大三ACCA要为实习让路(但是也得考,尽量通过),大四找工作的时候挺难兼顾ACCA学习的。
结论:大一努力思考,大二努力考试,大三努力实习,大四努力实现(求职or考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