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CCA深度好文丨有一种境界是,你不知道你知道...中国ACCA考试网
ACCA作者 编者: jack 预计阅读时间: 4分钟 ACCA发布时间 发布时间:2016-12-01

ACCA报名、考试、查分时间、免费短信提醒

  近日,中国ACCA考试网有幸阅读一篇深度好文,该文是一名拥有5年工作经验的ACCA会员分享的。在这篇好文中,我们深刻感受到了作者所表达的拿份:永远不要放弃这份热情。如果你跟我一样是第一次阅读,那么强烈建议您,从尾声开始看起,相信你会更有兴趣去品味它。

  文章写的很好,首先感谢这位ACCA Member的分享,也感谢ACCA的分享,为了让大家感受到此文的独特韵味,小编此次一字未改,希望大家能和我一样感受到其中的真谛。
 
  作为已经工作了5年的ACCA会员,究竟会以怎样的眼光看待大学里ACCA的学习经历,而ACCA对于其工作本身、职业发展又有怎样的意义和价值?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来品读吧!
 


  分享者简介:来自GE的ACCA会员Cherry Li2013年P5科目的大陆第一。
 
前言:
 
  报名参加ACCA的分享力组织者,既是冲动而为,又觉得是再自然不过的事,ACCA代表处工作人员跟我确认细节的时候,聊起我也曾经是全国
 
  P5第一,他们说正好在做学霸专辑,想把我作为专辑的收尾,以工作后的学霸角度,来简单作个分享我答应了,因为也想借此契机去回顾自己走过的路。人在不同阶段,优先级排序、职业诉求、感触都是会发生变化的。而我,希望能站在工作5年的这个时间节点上,与大家聊聊工作和ACCA,希望能在两者中架起一座桥,让ACCA变得立体一点,有趣一点。
 
  这世上没有一种apply to all的方法,我所分享的是基于自己的经验,如有以偏概全之处请谅解。最后希望你们多多少少可以找到一点共鸣,也早日通过ACCA。
 
A. 时间管理  
 
  a1.给自己定个目标:几年通过全部科目
 
  我在大三时申请了9门免考,大四通过了P1,所以毕业时还剩4门P2~P5,而ACCA规定完成考试以外,要有3年相关工作经验才能申请成为会员,所以我给自己定的目标是3年内考完4门。
 
  2011年12月,我挂了P2,当时的工作强度让我这只职场菜鸟无法两者兼顾。但有了3年4门的目标,就有了灵活性让自己将重心在两者中迁移。所以我决定暂停半年学习,先让自己工作上手。而事实证明工作经验对我之后的学习有非常大的帮助
 
  回到学员身上,现在ACCA考试的频率增加到一年4次,如何安排考试进度,是一个季度攻克1门,半年攻克1门,未来3年考完5门,还是5年考完14门,都可以按照自身情况而定。有目标可以更好地督促自己。当然,计划是有灵活性的,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来调整。
 
  a2.对最近一次考试的时间安排
 
  每次开始新的一门,我会安排哪段时间学习,哪段时间做题加巩固知识点,如果同时考两门,如何分配时间。
 
  ACCA P3里有一个Gantt Chart,可以帮助我们做这个时间计划。当你有了一个plan,一个actual的进程,如果第一阶段学习延误了,就要去调整后面的安排。这个chart能让你始终有visibility,离考试还有多远,实际学习进程和计划间的差距。
 
  我会建议大家至少预留一个月的复习时间,所有的前期学习和重点题目的第一遍练习要在复习期之前完成。
 
  a3.考前准备
 
  考前1~2周,确保自己下午3点精神振奋,不会瞌睡。可以在手机上定个下午3点的闹铃,每天在这个时间响一响,时间长了变成一种习惯,考试当天就不会犯困。
 
  a4.考场内的时间管理
 
  180分钟答100分考题,1分=1.8分钟,这是golden rule。
 
  一件东西如果只值10块钱,通常不会以100块去买。同理,一道题如果25分,它就只值25*1.8分钟=45分钟,时间到了,就算你写得洋洋洒洒停不下来,也务必忍痛割爱。
 
B. 情绪管理 
 
  b1.关于挂科
 
  如果今天ACCA是一门逢考必过的考试,它也就失去了一部分的价值,也不会有那么多人趋之若鹜。在我挂了P2半年后第二次踏进课堂时,辅导老师说的一句话我一直记得:得意不忘形,失意不忘形。
 
  Fail不可怕,但是一定要反思之前的态度和方法:是不是曾带着侥幸飘过的希望;像P3、P5那个类型的考试,有没有可能是错误的审题方法导致你满盘皆输?方向比努力重要,确保你审题找对方向再开始奋笔疾书。
 
  b2.进入考场后
 
  考P2的时候,中途响了三分钟火警。(当时居然没有学生起身往外跑,大家都很淡定。)
 
  考P3的时候,打开考卷后,脑子一片空白。
 
  考P4的时候,看到Q4-c小问伊斯兰金融,瞬间慌了,我不记得Musharaka contract和Mudaraba contract是什么意思,囧。
 
  还有,考场里有没有觉得你旁边的那个人一直在翻考卷,貌似做得特别快?
 
  第一,记得,在考场里,你紧张别人也紧张,你写不完别人也写不完,你不是特殊的那一个。自乱阵脚会影响临场发挥,第一时间让自己冷静下来。
 
  第二,考试的时候不要一直想着刚才空着不会的那道题,找你会的东西,快速准确地答题。你学过的模型,背过的套路,一定有你可以抓住的得分点。
 
  第三,不要被周围人影响,可能别人做题的顺序和你不一样。掌握好自己的节奏。
 
  考试不仅拼努力,还拼心态
 
  b3.学习不要有打卡情结
 
  你有没有这样的经历,明明白天工作已经超负荷了,但为了证明自己每天都很努力,晚上依然效率极低地在书桌前熬到十二点;抑或,因为周末花了一天出去玩、没有看书,而有自责的情绪?
 
  我是边工作边学完ACCA的,我觉得这是人之常情。在这里分享几点:
 
  第一劳逸结合,大脑也是需要休息的。吃完饭下楼散个步,或者小睡二十分钟再开始学习,精神会好一点。
 
  第二,做财务这行偶尔加班是难免的,如果当天回来已经很累了,再熬夜学习,会变成恶性循环。早点睡,休息好,为第二天做准备。
 
  第三,读书讲究一个效率,宁可集中注意力,每天高效地学习2~3个小时,也不要低效地耗掉整个晚上。自控力差的就关掉手机吧。
 
C. 不仅仅做知识的搬运工 
 
  ACCA里讲到Information system时介绍过Input(Data)-->Process-->Output(Information),还有一句术语,garbage in,garbage out。为什么没有人说essence in,essence out?因为essence out还取决于process。
 
  来看一下我们的学习过程,当你看完书/上完课,大脑会有一个input,你接受的是书本上的raw data,或者老师帮你加工过的半成品。如果你纯粹听课,抄板书,那只是做了一个知识的搬运工。
 
  听课时的思考和课后的复习都好比是input和output之间的process过程,将接受到的知识再进行分类、记忆、理解。
 
  有几个检验output的方法:上课时能否提出疑问,课后能否复述上课的内容,能否把一个知识点给别人讲清楚,会不会做题。
 
  这里提个建议:如果你有一起学习的小伙伴,不妨试着去给对方讲他不太明白的那个知识点,他听完后可以向你提问,在这样的一问一答中你们都会更深入地思考与理解。
 
D. 学ACCA不该是件枯燥的事 
 
  常有人说学ACCA好苦啊,但它可以变得很好玩。
 
  我学P1那会儿最热门的话题是Enron丑闻和新浪的management buyout。说起Enron,推荐你们去看“Enron:the smartest guys in the room”,很精彩。
 
  之前闹得沸沸扬扬的万科宝能之争,媒体报道太多了,我们不说孰是孰非,不带情绪,就拿P1的知识点很客观地当考题来写:
 
  解释什么是corporate governance,什么是agency relationships,什么是股东权益最大化,董事会的roles&responsibilities,评价现在管理层以及罢免他们对万科可能造成的短期和长期的影响,有没有道德问题涉及其中,等等。(问题可以参照历年真题,很多问题是通用的。)
 
  P3有很多模型,最大的误解是你拿到考卷开始默写模型。记得,ACCA里的模型都是工具,它们是被用来为你搭建答题框架的,而你要知道什么时候用什么模型(比如,macro environment用PESTEL,micro environment用Porter’s five forces),并且如何把你搭出的骨架填充得有血有肉。
 
  举个最近的新闻,“王健林:有万达在,上海迪斯尼20年难盈利”。那我们就拿P3的知识点来帮上海迪士尼做一个分析,看看万达说的可能性有多大。
 
  ● 比如,用Porter's five forces,此处万达是不是会被放在local rivalry这个位置,而且是一个抵触很强要绝地反击的rivalry?
 
  ● 那迪士尼有什么competitive advantage?它的product differentiation,brand equity,innovation怎么样?
 
  ● 这个行业的barriers to entry高不高,capital requirement大不大,需不需要当地政府的批准?
 
  ● 北京将要建成的环球影城会带来冲击吗?
 
  ● 香港迪士尼和东京迪士尼,在这个模型里属于什么角色?(英国脱欧带来的影响之一,港币和日元的汇率,又会对三地旅游以及迪士尼造成什么影响?)
 
  ● 迪士尼的supplier你能想到哪些,他们有bargaining power吗?
 
  ● 迪士尼的customer通常是哪些人,他们的price sensitivity高吗?
 
  P2是technical比较强的一门,有些人终其一生都碰不到,更何况在ERP系统如此强大的今天,系统咻咻得就帮你把报表合并了。但是那些知识点呢?
 
  举个vacation accrual的例子,也许你已经会计算了,但如果工作中发现Q2账上的费用科目”C&B cost–vacation accrual”出现了一个负数,你会解释原因吗?
 
  在合并报表中找不到感觉的同学,建议你们去世界500强公司的官网找他们的年报来看,不要以为那是很枯燥的数字,有些公司像Starbucks,GE,年报可是设计得很漂亮的。看看真实的年报和考题里的差别,看看真正的披露信息是怎么写的。
 
  学P4那会儿我正在做support sales和R&D的FP&A,工作中不懂的到书本里查一查,做题不理解的带入工作想一想,两者真正做到了相辅相成。
 
  学习的时候,题目会给出N年的sales quantity,price,cost,inflation rate,capital investment,我们要计算的是NPV/IRR/payback。但工作中是不同的,财务会坐下来和销售,工程师,项目经理等等讨论各种各样的问题:
 
  ● Sales quantity,很难有人可以确定行业的发展,知道销售可以持续几年,每年可以卖多少产品,通常会向咨询公司购买报告,看同行业类似规模公司的已公布数据,或者根据公司以往的行业经验做出best estimate。
 
  ● Price取决于公司的策略,相比于竞争对手价格要有竞争力,但同时要保证自己的margin。
 
  ● Cost取决于quantity,有些配件可能需要供应商开模具生产,一个模具的成本在那里,采购1万颗料和10万颗料直接影响到成本单价,所以quantity估得准不准会影响成本的预估。
 
  考试答题时,计算出两个scenario的NPV/IRR/payback,综合考虑后选较好的那个项目。但现实中,有些公司的衰落不是因为账面没有盈利,而是因为没有现金流,所以每个公司要决定自己的NPV/IRR/payback门槛。但也有时候,公司不做这个项目去抢占市场,就失去了行业先机,所以即使亏本老板也会特批拿下这个项目。真正的商业决策,远比考卷上的计算要复杂得多,但学习却是必不可少的基石。
 
  这段是特意说给那些边工作边学习的人听的,过程的确很辛苦,但请你相信,工作经验一定对你有帮助,它会带给你不一样的见解,只要你用心去学去发现。
 
  P5在之前的分享中举过海外开分公司,rewarding和麦当劳的例子,这里不重复了。但还是强调下,生活中、新闻中,有很多值得我们去思考、去联系ACCA的商业案例,不要放过自己一闪而过的灵感,试着用你学过的知识点系统地分析,落笔把它写下来。(推荐一本杂志/app:第一财经周刊)
 
E. 热情 
 
  有人曾经对我说:请你永远不要放弃这份热情。所以尽管它看不见摸不着,还是想要聊一聊。
 
  喜欢这个词是源于Ice Princess里的一句台词:Passion makes people do exceptional things.(推荐你们去看这部电影)要解释什么是passion就好比解释什么是一见钟情一样困难,所以我试着回头去想自己是从哪一刻开始感觉到对Accounting的passion的。
 
  多年以来每当我和别人说起同一件事,总是会小小的激动:大三的Accounting Information System课上,老师问有多少人是因为真正喜欢Accounting而选择这个专业的,只有3个人举手,而我是那1/3。
 
  这种喜欢不是与生俱来的,我曾经的志愿是学Finance,考CFA。但是当我在大学接受第一年通识教育时,发现Accounting与我之前理解的相去甚远,也许是我有幸遇到了一对夫妻档好老师,渐渐开始着迷于将entry写得工整。大一下的期中考试,正值选专业前夕,那次考试的难度让很多同学望而却步转投其它专业,而我却第一次尝到了甜头,因为Bank Recon竟然被我给做平了。从那时起,我意识到,这可能会是我比别人擅长的东西。慢慢地,当小小的成功和正向的反馈不断累积,它就变成了passion。
 
  如果一直得过且过,在及格线挣扎,带着侥幸飘过的念头,你很难累积那种正向的反馈。飘过可以是结果,但它不该成为你的目标。也许你觉得已经不是大学里要争取GPA了,50和60又有什么区别。也许50和51的确没有太大区别,但相信我,50和70一定有区别,你付出的每一份努力,它都会以另一种形式回来,或许不是此刻,而是未来某一刻在工作上的灵光乍现。
 
  考ACCA的人,多数是要从事财务工作的,希望你在每天1/3的时间里,做的是一件自己喜欢而且擅长的事情。
 
F. 尾声 
 
  倚天屠龙记里有一幕,赵敏带人上了武当山,张三丰受伤,张无忌自告奋勇,于是张三丰当场传授,便有了下面这段:
 
  张三丰:无忌,看太极剑法......无忌,看清楚没有?
 
  张无忌:看清楚了
 
  张三丰:还记着没有
 
  张无忌:已忘记了一小半儿
 
  张三丰:现在怎么样
 
  张无忌:已忘记了一大半儿
 
  张三丰:现在呢?
 
  张无忌:我这下全忘了,忘得干干净净的了
 
  张三丰:(笑)不坏不坏,忘得真快呀
 
  之后一幕便是张无忌让赵敏的手下节节败退。
 
  有一种境界是:你不知道你知道,但它却渗透在你的一招一式中。
 
  希望ACCA于你也是一样,它教会的不该仅仅是纸上谈兵。多年后或许你不记得每一个模型,不能倒背如流IFRS的每一个条例,但是你的每一个decision making,每一个professional judgment里都有融会贯通的ACCA的知识。愿你用这段ACCA年华沉淀出一个更好的自己。
 
  本文由中国ACCA考试网编辑发布,内容摘自ACCA代表处公众号,原作者:ACCA会员Cherry Li。更多深度好文,尽请关注微信公众号:ACCA考试网(ID:china_acca)。


 
中国ACCA考试网(www.chinaacca.org)综合整理提供干货资讯,来源:网络,若标明原创文章,经授权转载,若需引用或转载,请注明出处 ,仅供参考、交流之目的。
中国ACCA考试网

搜索标签

备考工具

    报名入口 学姐在线 资料下载 费用一览

登录

登录

请输入您的昵称
您正在备考ACCA哪一阶段?
您目前从事什么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