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史蒂文,本科毕业于某985哲学系,在校期间通过了全部的ACCA考试,历时约一年半,目前就职于某大审计业务线,还曾有幸在哈佛大学某个经济史项目下做过为期两个多月的研究员。很高兴有机会能给大家做这一次分享。在这篇文章中,我将会为大家分享一个跨专业考生的大学生活经历以及关于ACCA的一些考试心得。
- 关于哲学
哲学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是非常陌生的一个概念,很多人对这门学科的认识都还停留在高中政治教科书中“物质决定意识这一句话中”。事实并非如此,哲学一词(philosophy)最早源自于古希腊,在古希腊语中意为“爱智慧”,并且在今天,这个含义也在某种程度上保留了下来,比如说Phd的全称是Doctor of Philosophy,其中的Doctor是对人的尊称,而 Philosophy便指对智慧的爱,因此Phd也可以称为爱智慧、有智慧之人。
而哲学所讨论的智慧有别于日常使用的概念,它不是使人成为某种人的智慧,而是使人成为人的智慧。动物天生即是动物,而人却需要后天的学习和思考来成为一个人。人之所以能够区别于动物,就在于人有思想的能力,这也是人的全部尊严之所在,即便下一秒,人即将被这个宇宙所毁灭,但是相较于毁灭他的宇宙,人仍然要高贵的多,因为人能够清楚自己即将到来的命运,而毁灭他的宇宙却对此一无所知。思想是一出高贵的悲剧,因为思想能够清楚得意识到自身的有限性,但是却从未因此而失去运用自身的勇气。“要有勇气运用自己的理智”,这也是四年的哲学生涯带给我最宝贵的财富。
- 关于ACCA
就业对于哲学系来说听起来有点遥不可及,因为很多学生往往要到博士毕业才能真正走出象牙塔。虽然学习哲学的过程很让人享受,但是于我而言这个培养周期过于漫长。这可能也算是我的“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了吧。因而在大一寒假期间,再三考虑下,最终选择了考A后转行审计。
我的A考之路大约是从2016年12月第一次参加AB考试开始,到2018年6月考季参加最后一门AAAP7结束,历时约一年半多,其中P2(现在已取消该科目)挂了一次。考试的整体节奏基本就是三个月两门。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自己在考试中总结出来的一些经验和心得:
1)备考的总体规划
A考是一个总体时长偏长的考试,尤其是对于没有免考的跨考生来说,最快也需要一年多的时间,对于这种长周期考试,在参加之前,心里至少要有一个什么时候脱坑的预期,然后根据这个预期和自身大学生活的节奏来安排自己的考试。比如说,如果遇到课业比较繁重的学期或需要实习的假期,那么是否要在上一个考季多报考一门来保证整体进度,或者将一些比较擅长的科目留到校内课业较为繁重的学期。
对于我来说,我是在大二开学前决定要入坑A考,当时的目标就是在大三秋招之前脱坑,所以需要在差不多一年半的时间里完成14门的考试(当时还没有改革),因此便给自己定下了两个月三门的计划。
推荐大家阅读:疫情期间高效学习ACCA-此文中有惊喜哦~
而在实际复习的过程中,为了避开课业较为繁忙的大三上半学期,同时也为了更好的准备秋招,我在当年的6月考季报考了财务报告、审计和税法三门考试(当时的F6、F7和F8),在9月考季报考了财务管理和公司治理(F9和P1),这样的一个安排也确实让我在秋招中获得了一定优势,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下个学期的压力。如何先人一步,快速通关ACCA?2020ACCA考试资料包,自提,戳:ACCA资料【新手指南】+内部讲义+解析音频
2)复习经验
我们可以大致把考试科目分为列报类(财务报告、税)、计算类(财务管理)和背诵类(审计、公司治理和商业分析),每个类别的考试都有自己的特点,也有相应的复习策略。
(1)列报类考试
列报类考试考察的核心就是对列报规则,也就是会计准则和会计处理的理解和应用。而熟练掌握规则的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刷题。
通过刷题掌握在各种情形下的会计处理,比如说“合并报表时应当抵消期末联营公司存货中未实现的销售利润”,这条准则,只要认真听了网课,应该都可以理解。
但是做题的时候就会遇到各种特殊情况,比如说,本年联营公司持股比例发生变更、本年年中联营公司被收购成为子公司等等。掌握这些特殊会计处理的最好办法就是不断的刷题,通过刷题去熟悉会计准则在不同情况下的应用,并形成自己的笔记,这样才能真正得将教材上的知识内化于心中。
需要注意的是,刷题并不是机械的穷举各种场景,而是在不同的情境中去理解、应用会计准则的内涵。对于低level的考试来说,题目灵活性不高,穷举法固然有效,但是高level考试考察的不仅是对准则的灵活应用,更是对准则的文字理解。而计算类的考试逻辑和列报类考试类似,不过相比之下知识点较为集中,也更加侧重理解,刷题即可cover大部分的知识点。从我个人的角度来说,财务管理是我学习的最轻松的课程。
(2)背诵类考试
背诵类考试更类似于对硬实力的检测,只要花的时间和精力足够,背下来绝大多数知识点,fail的概率很低很低。需要注意的是每个人的特点和偏好都不同,如果觉得长篇大论的背诵比较吃力的话,最好选择一个假期或者不繁忙的学期来准备,或者说搭配一些自己觉得难度较低的科目,这样复习起来也不会太痛苦。
- 逃课是A考的大忌
不要觉得上一个考季已经考察过了某个知识点就选择性略过。如果真的存在时间紧张、复习不完的情况,也建议大家不要完全放弃某些知识点,至少要保证有一个基本的掌握或者能够用自己的语言复述出来。
A考中每一门考试的内容并不算多,而且也存在反押题的情况,因此考察到各个知识点的概率折算下来还是很高的。而在复习达到一定阶段之后,最终的考试成绩,并不取决于你已经掌握的知识点,而是取决于你没有复习到的知识点。如果因为考到了没有复习到的知识点而出现较大的失分,非常非常的不划算。因此至少要保证,卷面上不要出现大段的空白。
此外,从长远角度来说,A考中的知识点的实用性非常的高,在这里逃的课,早晚都是要还的。比如说我就在两门财务管理中都逃掉了现金流,导致在后面CPA的会计考试和工作中面对现金流的问题异常吃力。
- 关于实习和校内活动
我在收到现在就职这家事务所的offer之前一直都是0实习经历,因为每个假期都要准备下个考季的考试,加之自己身边又都是哲学系的同学,一直都没意识到实习的必要性。
不过好在曾经在哈佛大学一个中国经济史项目下做过一段时间访问研究员,这个项目当时在美国做了一个寒假,期间结识了各路神仙,还有幸蹭了经济学原理作者曼昆的office hour。这段经历算是勉强弥补了没有实习的短板。
实习和校内活动这种事情,功利的说,如果目标是事务所的话,一份质量较高的实习经历或活动足矣,毕竟A考还是要占用一定的假期时间,权衡下来能够用来实习的时间并不多。
不过,如果时间允许的话还是建议大家多参加几份实习,多接触不同的行业。因为长时间身处象牙塔内,学生对于社会、对于行业的认知多少都会存在一定的偏差。我相信每一位同学都会在简历上把自己描绘成学习能力超强、吃苦耐劳的模范小朋友,觉得自己是perfect match。但是只有真正的接触了一个行业,近距离观察从业者的工作和生活状态,才能知道自己到底是否适合或喜欢一份工作。此之蜜糖彼之砒霜,一个苹果,只有自己咬上一口才知道到底是酸是甜。
在四大的这一年里,我身边刚一入职就想要离职、甚至真的离职的同事也不在少数。如果真的等到入职后才发现自己不喜欢或不适合某个行业,而此时失去了应届生的身份,转行成本和难度都会直线上升。因此,从个人职业发展的角度来说,实习是一个极好的排除错误答案的机会。
- 碎碎念
A考,尤其对于跨考生来说,是一个漫长且孤单的旅程,可能会不被身边的人理解,会面临各种各样的手足无措,但是只有坚持下去,才有庶几的收获。
这种收获,除了专业知识外,更多的在于规划自己人生的勇气和坚持一件稍显渺茫的事情的毅力。结束A考之后,会有更多、更难的考试,离开校园后,工作和生活中也会有更多形形色色的挑战,而这种勇气和毅力会一直裹挟着我们继续前进。
“找金子的人挖掘了许多泥土才找到一点点金子”这句话令我们最感亲切的不是那“一点点金子”,而是在面对未知的生活时 “挖掘了许多泥土”的勇气。而无论是对学习还是生活,这种勇气仅仅靠着喜欢和热情是远远不够的,它需要的是爱,因喜欢只是一种短暂的冲动,而爱是一种永恒的坚守,人与学问,皆是如此。
我是史蒂文,后面我将分享作为一个出坑的ACCAer,我跨行求职四大,最终在四大做审计的工作体验和相应的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