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在大一上学期就开始接触并开始学习ACCA,一开始对ACCA的印象是“高大上”,都是很厉害的人才会去考并且也成功地考下来了,似乎开始学习需要很大的决心或者说是能力很强才可以去学习ACCA这一门高端的财经证书。
当时已经不允许在大学期间考CICPA,所以也就不去细说。
Ricky,是我的ACCA F3面授老师,幽默可爱,是他给我第一印象。我认为应该跟他处在的职位有关,同时也是一名老师,Ricky很喜欢跟我们分享一些人生经验,苦口婆心劝说我们一定要争取在学校的时间多考几门。
Ricky说,在十二月考试月的时候,如果只报考一门ACCA考试科目,那你的通过的结果就只有过/不过,如果报三门ACCA考试科目的话,就可能三门都过,最差也不过跟报一门一样——一科(也)没过。所以一定要试试同时考几门。
乍一听像是诡辩论,时间分配,学习压力与学习能力都是考验,都是不能忽略的重要因素。万一三科都不过,有点糗有点丢脸。
可是,为什么不能试试呢?为什么那么重视结果呢?为什么要那么在意别人的目光?
Challenge,我的理解是对自己原先的生活状态发起挑战。
没有尝试,怎么知道自己行不行?
没有尝试,怎么了解自己的能力?
不愿低估自己的能力,也不敢高估自己。但是不去行动,你只有原地踏步。
就是要去学着更合理地安排自己的时间和精力,学着更适合自己的高效的行动和学习方式,至少,不能懈怠,懒癌患者最可怕。
吴嘉茹-静如处子,动如疯兔;热爱生活,喜欢接触尝试新事物,江湖人称五炸如!
说实在的,第一科考过笔考的科目是F5,当时知道成绩后,整个人都很嗨,将这个消息告诉我想告诉的人或者关心我成绩的人,兴奋持续整整一天吧。
后来这种喜悦感减弱了许多,在我考过其他科目或考不过的时候,情绪也不是很激动,考得过只是说明我付出的得到回报,考不过就是我学不好,还得好好学。That is all。
成绩而已,代表不了什么,只是针对它的考试内容的一种检验,即使你付出了你认为的许多的努力,但是没有考官想要的回答,那你就考不过。不要怨天尤人,要脚踏实地。
没有人会过分关注你。举个例子,如果有人在课上回答问题,答错了,你会把他放心上吗?考得过或考不过,跟他们没有半毛钱关系。
考试费是自己的,时间与努力是我自己的付出,你没耽误他们什么事,也没帮他们什么忙。好好做自己,别考虑太多。
总会有这样的人跟我说,要不是考试费跟辅导费太高,我也早就报名学ACCA。我一开始也这样觉得,费用太高不合理。但是现在我只有一句话:Excuse me?
倘若你真心想学习,你会去努力赚取考试费,淘宝有盗版网课(质量问题不予以评价),通过各种渠道,认真地为你想要做的事情付诸行动,而不是一边吹冷风说大话。
嫌学校不是911档次太低,那你就好好准备考研读更好的学校嘛。担心自己是应届生没有工作经验找不到心仪工作,那你就应该早早在大一大二就开始找实习嘛。
换个角度来说,我愿意把它看作是筛选的开始,筛选准入资格。当一部分人被准入后,能否适应这个环境,能否坚持,在学习的过程中又会慢慢剔除一些人,最后能留下来的是适合学习ACCA的人。
天道酬勤,是我学习中的座右铭。也是我的每个老师都会告诉我的道理。天意会厚报那些勤奋的人,朴实却极需行动力的一句话。
此文称不上鸡汤,也不是醍醐灌顶的辣椒水。只是将我看到的、感受到的和大家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