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ACCA资深会员、时任Minor食品集团中国财务总监——潘钰受邀接受采访。在采访的过程中她亲切的分享了其财务生涯的三个阶段,通过三个阶段的不断转变,才成就了其今天高端财务人的身份地位,这其中ACCA(国际注册会计师)助力了她的前进脚步,今天我就给大家分享一下这位ACCA学姐的财务职场三部曲。
选定方向后他努力积累知识
第一阶段:1-5年大致岗位:一般职员
第一份工作:常州某会计师事务所
进修:考取中国注册会计师(CICPA)
> 选定方向
“我职业生涯的开始,首先是从选定职业方向入手,要尽早确定今后自己要干什么。”很多年轻人认为,要凭自已的兴趣爱好来选择职业发展方向。爱恩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潘钰却更赞同当年明月在《明朝那些事儿》中所提到的‘生存才是最好的老师’的观点。他很早就确定了自己在财务行业的发展目标。但当在上海找工作四处碰壁时,他抱着先积累经验的态度,选择了竞争不那么激烈的城市——常州,在当地一家会计师事务所任职。当他开始思索如何成为企业需要的人才时,同时开始学习中国注册会计师(CICPA)。
当初,作为一个刚毕业的来自外地的大学生来说,虽然我已确立今后的职业发展方向;可面对诺大的都市,陌生的环境,我也曾迷失,不知道该从那些方面提高自已,向自已的理想目标靠近,也不知从哪寻找自已的领路人。我后来想了一个办法,就去找到企业的JD(招聘广告的职位描述)打印下来,并一一对照自己符合哪些条件,又缺什么?在排除硬性无法改变的条件(比如,要求身高、性别的岗位)之外,发现大多是我能通过后天努力达到的,比如学历、英语、证书等。如果没有的,就立即去考,去学。一般来说,只要你能达到他的岗位说明要求,肯定就能说成功一半了。可以说招聘广告成了我职业发展的指南针。
选定职业方向后,最重要的就是积累知识和经验。大学里会计专业是比较难学的课程,但是大学里学习再好,实践中也要重新学习很多新知识。因为每个单位的准则不一样,系统更不一样。
> 积累财务管理实务知识
选定职业方向后,最重要的就是积累知识和经验
以会计知识为例。大学里会计学是比较难学的课程,但是比起实务中的会计学,就太简单了。我觉得在学校与生活中会计最大的差别,是在实践中,没有人会出题目,给你信息去解决。因此需要你自己多学会总结,把工作中搜集到的信息总结归纳,提炼成一道题。最难的问题在于“判断”。财务讲究“专业判断”,如果判断失败,就会有偏差。判断的依据就是你所获取的各种信息。然而,无论是信息的缺少还是信息的泛滥,或者是对信息的错误解读,都会使得你的判断错误;错误的判断会导致错误的会计处理及错误的会计报表;决策者依据错误的会计报表会作出正确的决策吗?
现代企业还要求财务人员具备IT系统尤其是ERP系统的知识。财务人才必须是半个IT专家。比如,肯德基的财务人员在总部办室里就能通过IT系统时时掌握每一家店的经营情况,在过去的半小时内,卖了多少杯可乐,多少块鸡翅。财务人员需要IT系统来收集汇总各总信息。
学习软技能,培养领导力
第二阶段:6-10年大致岗位:小公司的财务经理大公司的财务主管
先后任职于:麦当劳、星巴克
进修:考取ACCA(国际注册会计师)
潘钰说,在第二个职业发展阶段里,我开始理解沟通交流能力的重要性。作为一名财务管理者,工作中经常会涉及其他部门的配合。当有意见时,良好的沟通方式才是解决问题的最好办法。其次,就是领导力,作为一个管理者,目的是引领你的团队获得成就,因为任何一个工作都是一个人无法搞定的。
同时,在这第二个职业阶段里,建立一个圈子就显得尤为重要,比如你现在或以前的同事、老板、下属等,可以多在圈子里交流信息。我还有很多猎头朋友,因为你可以从他们的口中知道现在社会上最抢手的岗位,或者什么样的人才难找到,可以帮助你了解“大职场”或者找到一些方向。
在进修方面,潘钰表示,在担任财务经理的时候,无论遇到多复杂的报表或财务问题,他都能凭借CPA的功底坦然处之。但是每当工作中出现无可避免的非财务问题时,他却常常感到为难。他发现,如果要成为高层次的财务管理人员,仅仅拥有财务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以财务为重点而又同时具备全面的商业管理知识。因此,他开始考虑提升自己的国际化知识水平,并接受了一个全新的挑战,担任柯达图文影像集团大中华区财务总监。新的挑战也让他越发感到全面的知识结构和国际化视野的重要性,他最终决定报考ACCA。潘钰的诀窍是把工作、生活和学习融合起来,当作一件事来做。这样才能从中获得更多的乐趣,提高学习的效率,才能真正把书本上的理论应用到实际的工作和生活中。
深入理解所处企业的文化
第三阶段:10-15年大致岗位:小公司的财务总监大公司的财务经理
先后任职于:柯达、Minor食品集团
思考,到了第三个阶段,反而最主要的是稳定,也就是要提升自己更高层面的东西,因为,当你上升到企业的高级管理层,要想获得更大的突破,首先是要深入了解企业文化,而一个企业的文化不是你仅用几个月的时间就可以理解的。
【犀利观点】:在职业生涯发展的初期稍微频繁跳槽,可以理解。
目前,大多数人对于个人职业生涯的认识是要稳定,认为频繁跳槽会影响你的发展。潘钰却不这么认为。他观点是:只要建立在所在行业方向内的跳槽,速度快可能获得的收效更大。因为多数人对跳槽排斥的影响是受欧美、日本等外企影响,但这些却因国家发展环境不同而异。中国现在的经济发展速度是欧美等国不能比拟的,在中国可能每天都有新兴行业诞生,都有大型的跨国企业进入中国,可以说中国现在处于一个整合阶段。我个人认为,如果在职业生涯的前两个阶段跳槽频率稍快也是可以理解的。也可能说明这个人有勇气接受新事物和新挑战,可以学到很多不同的东西。我在制造、餐饮以及财务咨询等行业都做过,从而拓宽了我的知识广度,在所在行业遇到的问题时,我可以运用其他行业学到的知识触类旁通,去解决问题。
对岗位本身,其实并无好坏区别,最忌讳的是你的职业生涯没有既定的方向。我有个朋友毕业后做物流,工作两年又去读了硕士,毕业后又做市场营销,前两年开始做财务。这样他现在12年的生涯被切割成一段段的,每一行都不精,所以到现在还只是普通的会计职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