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财经大学18级 会计专业
19年10月入坑
两个月时间
MA78分、FA90分

01
所谓的peer pressure
一进大学就酝酿了考证的想法,想通过一张含金量高的行业证书增强自己的竞争力。
最后选择了ACCA,一当然是因为ACCA含金量高,ACCA采用的国际会计准则IFRS适用范围广,不论将来是出国还是留在国内,ACCA都是被认可的。二是因为大学本科阶段也只能考ACCA,哈哈哈。如果等到毕业再考CPA,感觉大学四年有些浪费。起初只是以时间不用来学习也是耍过去了的想法,开始了ACCA的学习。学着学着,却更加为自己当初的决定感到开心。2020ACCA考试资料包,自提,戳:ACCA资料【新手指南】+内部讲义+解析音频
上个月上寒假班的时候,认识了一个重庆大学也在学ACCA的同学。在我和她聊天的时候,我发现她并不是财经专业的,她学的是电气自动化,一个听名字我都不知道要干什么的专业。想到同龄人正一边在学校学着理工类,一边课外学着经管类,瞬间我就感受到了所谓的peer pressure。不过这也让我更加庆幸自己早早的开始了ACCA的学习。
因为ACCA是一个很完整的知识体系,像P阶段的课程,是相当于研究生甚至博士做学术研究的水平的,本科是不会涉及的。所以在大学期间就把ACCA学完,给我以选择的自由,让我在大学结束时就拥有整个会计体系的知识,然后申请研究生的时候可以去选择一些喜欢的其他专业。既做到更加全面的发展,又不会学得太浅,不求甚解。

02
取法其上,得乎其中
我相信,学习也好,做其他事情也好,心态都是很重要的第一步。
我想分享的心态可能和其他人不大一样,考前如何不要紧张这些老生常谈我就不多说了。我想讲的是关于目标的设定。次次都考满分这种太不切实际的目标肯定是没有用的,但适当高于自己可以达到的程度的目标可以让人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进而有更好的表现。
我很喜欢的一句英语是:“Chase for the moon, even if you miss, you will land on the stars.”如果一开始就怀着50分万岁的心态去学习和备考,是很难考好的。就算过也是打擦边球。而如果一开始就朝着90分甚至95分去努力,考80分就会变得相对容易。
上课的时候,老师会讲哪些是必考的重点,哪些考频一般,哪些是冷门知识点,我的习惯是用五角星标记必考内容,用钩标记一般的内容,用圆圈标记不大考的内容。但我不会放弃圆圈的内容,还是会要求自己全部理解。
一方面,了解一些稍难的内容其实对理解记忆简单内容也是有帮助的。另一方面,如果只会必考内容,稍微偏一点的知识点就不会,万一运气不好就挂掉了。
最后回归到知识本身,我觉得知识还是重在积累,越多越好,虽然考证本身就是一件很功利的事情,但这和长远的积累沉淀并不矛盾。
03
最真诚的学习攻略
谈到学ACCA,包括其他任何学科,逻辑是重要的支撑。
搞懂一门学科的逻辑是避免死记硬背的最佳方法。举例来说,比如cost的recognition,教材上一一列举了常见的可以被capitalize的项目和只能是expense的项目。
但说实话,我是从来没有背过,甚至看都没有认真看过的。我只会记两个单词,“directly attribute”。这样,当我看到选项的时候,我就以是不是directly attribute为标准来判断就可以了,完全没有问题。
又比如算cash flow的indirect method,我记得当时上课的老师就很清楚的解释了为什么assets的增加要减少cash inflow其中的逻辑,最后老师才很无奈的说了一句:如果实在理解不了就背下来。
确实,为了应考,如果理解不了逻辑,强行背诵就行了。但一定不要不试着去理清逻辑就一通背。理解的过程也许会花一些时间,但经过理解形成的记忆是长久的,肯定比翻来覆去背用时少。
04
一些学习方法的分享
和逻辑同样重要的,还有方法。这里选两个我个人最喜欢和觉得最有用的小技巧和大家分享,希望对你也有用。
1. 选取最优模板
相信很多人都有做总结的习惯。一张mindmap不仅可以把20余页书的内容浓缩到一张A4纸上,还可以梳理清知识点与知识点之间的关系,比较对比起来学习。
选择合适的方式做总结就显得格外重要。比如我最近在学F7,学了从PPE到intangible assets等关于assets的definition、recognition、initial measurement,subsequent measurement和disposal。显然这是一个二维关系,比起传统的树状图,更适合用excel表格的形式,行是不同的assets,列是不同的步骤。
做好表后一看很容易就看出不同NCA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

1. 结合自己的情况,有侧重。
自己的总结比起书还有一大优势就在做总结的时候可以有取舍。一定不要所有知识点都往总结上放,也没有必要把所有的必考内容都放在总结里,最好是把自己掌握不牢的加以总结。
举个例子,下图是我总结的conceptual framework。可以看到,像advantages和disadvantages,以及objectives,我都没有细展开,因为这都是一些很简单的概念,我已经记得很清楚了。而像后面enhancing qualitative characteristics的verifiability,这个单词仅从字面意思,我很难知道他在这里的意义,所以我就在后面补充批注了一下“reach consensus”。

篇幅有限,就分享到这里。
祝大家以及我自己,早日出坑ACCA。同时更重要的是,感受会计学的逻辑和情怀,享受学习给人的快乐和成长!